2020-12-29 00:00:00
浏览:
新增119种药品!国产PD-1、儿科中成药亮了
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儿童用药工作,2016年至今已发布了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。今年医保目录也新增了多种儿童药品,包括罗红霉素颗粒、小儿清热宁颗粒、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、小儿牛黄清心散、小儿荆杏止咳颗粒、安儿宁颗粒、疏清颗粒等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近年来中国城市公立医院、县级公立医院、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(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)终端儿科中成药市场持续扩容,此次多款儿科中成药挺进医保目录,有望进一步刺激该市场的增长。
第二批集采中选药品也在今年医保目录的新增药品范围,涉及药品有安立生坦片、他达拉非片、注射用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等3个品种。谈判结果显示,安立生坦片、注射用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均直接调入2020年医保目录,而他达拉非片未见身影。值得一提的是,绿叶制药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通过谈判调入医保,经典抗癌药紫杉醇涉及的3种产品均齐聚医保目录,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。
腾笼换鸟,29个药品被“踢出”医保
2020版国家医保目录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,评审专家按程序遴选了价格或费用偏高、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,这些药品单药的年销售金额均超过10亿元。经过谈判,14种药品均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,平均降价43.46%。
谈判成功的14个独家品种均为全国医保乙类品种,包括石药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、海思科的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、扬子江的蓝芩口服液、杭州中美华东的百令胶囊等。
表3:谈判成功的14个目录内独家品种
国家医保谈判自2016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五轮。2016年卫计委医保谈判中,3种药品平均降价58.6%;2017年人社部医保谈判中,36种药品平均降幅44%,最高降幅达到70%;2018年国家医保局谈判中,17种抗癌药平均降幅56.7%;第四轮医保谈判于2019年11月进行,97个药品谈判成功,70个新增药品平均降幅60.7%。
今年开展的是第五轮医保谈判,平均降幅50.64%,谈判药品数量最多、惠及领域最广、独家药再降价。
医保谈判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原动力,不仅决定了创新药品的发展前景,还是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近年来不少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医保后不但得到快速放量,且销售额暴涨。
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强生的泽珂(阿比特龙)销售额增长384.28%、阿斯利康的芙仕得(氟维司群)销售额223.97%、信立泰的信立坦(阿利沙坦酯)销售额增长866.67%、新基药业的瑞复美(来那度胺)销售额增长496.51%……值得一提的是,阿斯利康的肺癌明星药泰瑞沙(奥希替尼)2018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增长396.62%,2019年增长359.17%。
以往中国的药品市场以仿制药为主,在一致性评价和药品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进下,仿制药市场洗牌正酣,创新转型成为药企生存的关键。与此同时,国家出台一系列创新利好如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、医保目录动态调整、专利延长政策等,全面支持创新药的发展,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行业趋势。
本次医保谈判结果,将进一步引导医药企业形成合理、健康的价值趋向,推动我国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医药行业深化供给侧改革。